- 首页
- ->文章详情
- 资讯动态
- 项目动态
- 行业动态
- 成果展示
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-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中医药特色技术之中医康复技术心得分享
2024-02-26 10:49:48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”,“后病前治”法即从阴调阳,调节阴阳平衡,从而治疗疾病。《难经本义》说:“阴阳经络,气相交贯,脏腑腹背,气相通应。”说明腹和背部之间存在着前后横向相关性,经气可以由阳引阴,由阴行阳,阴阳交通,腹背前后相应,即达到阴阳相对平衡和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目的。
在临床治疗中发现,髂腰肌劳损的患者在肚脐、髂窝、腹股沟区附近有明显的扳机点,故重点在这几个区域行针刺及徒手松解。针刺取穴:局部四穴均为髂腰肌劳损的扳机点,天枢,胃经穴位,对应膀胱经第一侧线,府舍,足太阴、厥阴、阴维脉交会穴,对应膀胱经第二侧线,腹股沟阿是穴为髂腰肌止点,太冲,足厥阴原穴、输穴,足厥阴经:是动则病,腰痛不可以俯仰...。又因髂腰肌解剖位置深、体积大、且形成特殊的髂腰肌筋膜间区,大大增加手法操作的难度,故嘱患者主动呼吸,增加肌肉供氧,使肌肉收缩后充分放松,同时利用主动运动的巧力,起到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,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手法操作者的体力强度,摒弃繁复的手法操作,使徒手操作变得更可行。其中,在肚脐附近操作时注意屈髋屈膝,使浅层的腹直肌放松,应先向内推开腹直肌,再向外勾拨腰大肌。
另外,针对临床上治疗后可能复发的情况,在针刺及手法松解的基础上加入了锻炼。六字诀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呼吸的调节,并通过“吐气发音”将吐纳与导引相融合,从而形成对呼吸的一个主动强化控制,可显著提高腰椎的稳定功能,通过发音引导气机开合,通过收气揉按腹腰部,炼气养气,培元固本,达到形气神相互协调统一。锻炼后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,肌肉柔韧性提高,血液循环加快,复发率降低,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。
